于琳:年均审结案件300起

2017-08-22   点击量:   
 

扎根基层法庭6年,兢兢业业,从青涩学生书记员成长为主持正义的法庭副庭长。接待群众来电来访上万次,承办案件上千件,连续三年获得环翠法院嘉奖,两次被评为法院审判能手,获得环翠区区委区政府嘉奖。

【人物心语】基层法庭接触的多是家长里短、邻里左右的细微琐事,事情虽小,每一个案件都关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,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从事这份工作的沉甸甸的责任。 ——于琳

于琳.jpg

于琳(左)走村入户调研。

“小细微”案件 见证法官真本领

基层法庭是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,没有多少“高大上”的案件,大多是些“小细微”案件。而这些“小细微”案件却都存在着激烈的对抗,能否化解这些案件,更能反映出法官的业务能力。

于琳曾受理过一起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的案子,这个案子便是矛盾对抗明显的“小细微”案件。于琳回忆道,案子中,原告称被告鱼塘中挖出的淤泥堆积在自己砖厂房屋周围,影响出行,且导致下雨时排水不畅,要求被告立即排除妨害,恢复原状。庭审中被告对抗情绪明显,对原告所诉事项一概否定。

于琳结合自身工作经验,充分意识到当事人双方矛盾重重。为了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,于琳寻根究源,利用下班时间对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走访,得知被告因为原告抢了他看好的地方建了砖厂,一直心存不忿,为出一口气,靠近砖厂挖鱼塘。为一次性解开双方的心结,于琳联合村主任对被告做工作,从法理和情理等多方面为其分析对错。最终,被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主动把淤泥进行了清理,案件得以解决。

掌握当事人心理 消除其对司法的怀疑

“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,还要接受他们怀疑目光的打量,心里其实特委屈,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委屈就对案件产生懈怠。”于琳坦诚道。有了这个心理预期,于琳在案件数量激增的同时,还要想办法打消当事人对法官的怀疑和顾虑,传递司法正能量。

去年5月份,一起涉及健康权、身体权纠纷的案件到了于琳手中。因患银屑病,原告从被告处购买了祖传秘方药,结果引起铅和汞中毒,致使肾损伤,要求被告赔偿6万余元。诉至法院后,因听说被告认识法院里的人,便对于琳的公正性审判产生了怀疑。当于琳询问原告是否对买到的药进行鉴定时,原告就认为是故意为难他,当场言辞激烈地进行反对。庭审经验丰富的于琳意识到问题所在,选择暂时休庭,找出相关法条和案例为其耐心讲解。明白法律规定后,原告终于同意进行鉴定。

然而鉴定机构要求送检的检材必须经办案法官呈送,如此一来,再次引起原告的怀疑和不信任。于琳对原告的心理活动心知肚明,便当着原告的面将检材封好并让其在封口处按了手印。出发前,于琳主动通知原告前来核验检材包装并询问他是否愿意一同前往,原告反复核对检材包装后,再三犹豫,还是要求一同前往。在路上,于琳耐心地和原告攀谈起来,在真诚的对话中,原告的疑虑逐渐被打消,最终和被告达成了调解协议,案件顺利了结。

于琳每年平均审结案件300起,结案率均能达到90%以上,综合审判数据在全院名列前茅。